找到相关内容810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究“有灭涅槃”对印顺导师初期大乘菩萨观之启发性

    非泛指一切,而实是指思修的过程中,以十六行相的“灭谛四行相”为所缘境,也就是共相观的灭智四行相,其所得结果,有部认为异生同样获得见灭,只差别有无亲身经验而已。另一方面,若以圣者来说,也许即同于《解脱...略有不同之外,经义是一致的。本经主要说明,除了(汉译作“异”)“信、欲、、行觉想、见审谛忍”五项条件之外,还有一类被称为有自觉得知见缘起,但虽知见缘起却非得阿罗汉果。 [2]如此的状态,经中用谛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12656274.html
  • 龟兹佛画中壁画题材中有无大小乘佛教浅说

    楞严经》云:“尔时,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而白佛言:“世尊!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,于时有佛出现于世,名观世音。我于彼佛发菩提心,彼佛教我从思修,入三摩地。初于中,入流亡所。所入既寂,动静二相了然不生。如是渐增,尽。尽不住,觉所觉空。空觉极圆,空所空灭。生灭既灭,寂灭现前。忽然超越世出世间,十方圆明,获二殊胜:一者,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,与佛如来同一慈力。二者,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73656465.html
  • 试诠‘印顺法师的三宝观’

    睡觉哪,放光哪,说前生后世哪 [52]……  一是理路不清,二是眩奇惑众,这些都不是修行的正途。修学佛法有一定的次第──思修,没有思的基础,充其量可能修得一些定力,身受有所不同,但却无法进入智慧之门...入金刚定。尔时,毗卢遮那如来观见是已,至菩提树金刚道场,示现无数化佛,遍满虚空犹如微尘,各共同声告菩萨言:善男子,云何不求成佛之法?菩萨已,虔恭合掌,白佛言:我今未知成佛之法,唯愿慈悲示菩提路[23...

    海全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5356555.html
  • 三世潘唐瓦·德唐夏茸上师传(1)

    理依止上师才是生起一切功德的根本。否则就算是常驻在上师的身边也不会有多大利益。”  有一天,“堪布”在传法时曾这样说过:“‘夏茸’活佛并不是一个有很多时间去精进思修的人,他这一生的成就主要是如理依止...过去,说是帮忙给几百函经书上标签,就这样过了好些天,由于“夏茸活佛”处事谨小慎微,“德唐堪布”看在眼里心里很是欢喜,暗暗留意。  上师于1945年藏历6月加入思学院,当时总法台“雍尊·格桑华觉桑俄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90156559.html
  • 般若禅转识

    佛智海,禅心皓月,以悟为宗。“般若实相”(注1),净尽   虚融,不容思议。然从文字般若,思修,观照得宜,自然惑解慧开,如云开月现,大地   如银。般若经六百卷,旨在心经二百六十字,以“行深般若...民胞物与,佛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。然众生宿业殊相,各有因缘,有思修,为佛缘   具,慧业足;然有些而不知不晓,何能思修。是以法华经方便法门,三车(注17)、化城(注18),无非   为示教利喜。故佛教...

    晓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92256586.html
  • 丛林的组织和常识(2)

    ,是断德因,修成法身,此戒止是持,作是犯。2摄善法戒,谓无不积,即身口意善,及思修三慧、十波罗蜜、八万四千助道行等,是智德因,修成报身果;此戒作是持,止是犯。3摄众生戒,又名饶益有情戒,谓生无刁;度...四、僧伽的定义   在原始经典中,说明僧伽的固定定义:“佛的弟子僧伽,具备妙行、具备质直行、具备如理行、具备正行。也就是四双八辈(指声的圣者)。这个佛弟子僧伽在世间应被供养、被恭敬,被布施、被合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3056664.html
  • 弥陀净土法门

    与此世界极恶众生偏有因缘。其余诸佛,一切净土,虽一经两经,略劝往生,不如弥陀佛国,处处经论,殷勤叮咛劝往生也[19] 。  (二)净土法门之修行目标  佛法修行的通途道,经由对佛法的思修为方便,以...类人的缺失即有了修正的可能,这也正是本文的深层目的所在。  二、弥陀净土教的缘起与修行目标  (一)净土法门之缘起  世尊的出世说法,目的无非欲令众能依佛法的解,及透过亲身的  实践,而达到离苦得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2957062.html
  • 破山海明禅系对湘西佛教的贡献

    钟豁悟,觉得以往所看教中从思修之旨,炳然不疑,胸中碍膺当下冰释。  明桂王永历四年(1650)庚寅冬,师得语嵩传裔住贵州之牟尼寺,次受三潮水禅院之请,整理参见,四方云集者众。临冬结制,具圜戒法。...上,将禅、净、教、戒统一。嗣法弟子遵义文雪和尚称赞他:“九坐道场,风清日皎,触着磕着,令人便饱,棒下翻身,无处寻讨,六十年来料掉不少。收拾群机,雷奔电扫,恶辣钳锤,万国无,弦琴曲只一操”。(《丈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84057192.html
  • 觉海之路

    智慧,可惜众生迷而不觉,妄想执著,贪恋尘劳,为境所转,作诸恶业,流转六道,沉溺生死苦海,无法自拔。倘若众生能除妄想、去执著,返迷为悟、转愚成智,则能开发本具的无上智慧。勤求智慧的方法,不外是从思修,是见闻或听闻,无论眼所见,或耳所,自然可以开发智慧,令人觉悟;思,是思考,将所见所闻的佛法,用理智分析,深入研究,从深思熟虑中获得智慧;修,是实修实践,将研究心得,付之实践,如法修行,从修行中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0857470.html
  • 南北传止观四念住之会通

    也才能建立起他人的信心。  如何令南北传佛教“平等润洽,互相随顺,非如异道,”呢?我想答案就在深入学习《瑜伽师地论》及认真地修学止观四念住。因为《瑜伽师地论》本地分中,从凡夫地说到共三乘的思修地、声...汉译《阿含经》中,经常见到声弟子藉由观察诸法无常、苦、无我的实相而调伏烦恼,进而证得涅槃;但这同样也是菩萨成佛的必经之路。  在《大智度论》一开始解释“如是我”时,佛告阿难:“若今现前,若我过去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51558189.html